南京银隆新能源汽车生产情况,南京银隆新能源汽车生产情况怎么样

tamoadmin 5 0
  1. 当前成都和重庆哪个汽车制造业更强一些?
  2. 银隆裁员8000人、蔚来亏损将超51亿,新能源车企为何如此缺钱?
  3. 董明珠与银隆原管理层交恶,已提起民事诉讼,如果小股东投了赞成票,格力会亏多少?

当前成都和重庆哪个汽车制造业更强一些?

毋庸置疑是重庆。中国四大汽车制造商——一汽、上汽、长安和东风——之一的长安就是位于重庆。重庆是我国的主要汽车产业基地,除了长安汽车总部位于此,还有很多国内外车企在重庆建立了生产基地,包括上汽、北汽、东风、众泰在重庆均有生产基地。

2018年,重庆市汽车产量172万辆,在我国排名第六,仅次于广东(广汽)、上海(上汽)吉林(一汽)、湖北(东风)和广西(上汽通用五菱)。而整个四川省2018年的汽车产量只有75万辆,不及重庆市的一半。

(2018年全国各省市汽车产量排行榜)

南京银隆新能源汽车生产情况,南京银隆新能源汽车生产情况怎么样-第1张图片-苏希特新能源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所以在汽车产业上,成都根本不是重庆的对手。不过以己之长比他人之短,胜之不武。任何一个地方,有自己的优势也偶遇自己的劣势。美国是全球第一经济强国,但他并非方方面面都领先于别的国家。比如他的纺织、钢铁产业肯定比不过中国。再如,浙江是我国工业发达省份,但他的汽车产业发展不如湖北。浙江的吉利汽车一年营业收入只有1000亿元左右,而东风汽车则达到了六七千亿元。

但如果对比航空产业,重庆则不如成都。成都的航空产业在全国都是走在前列的,其建立了省级航空产业园。军迷都知道,中国有两大军用飞机企业——成飞和沈飞。现在成飞已经走在了沈飞前头了。歼20就是成飞代表作。

我觉得提问题的人纯粹就是在故意找优越感哈,各个地区经济发展方向不一样,走的路线同样的不一样,比如浙江纺织产业牛逼,比如云南旅游***牛逼,比如新疆果木产业牛逼,比如山西煤矿产业牛逼,这你重庆都能去比吗?说难听点,成都有成飞你怎么不去比,西昌有卫星发射基地你怎么不去比?各个地方有各个地方的龙头产业,这些东西有可比性吗?别在这些方面去找什么优越感,这些东西都是人文环境,地理环境,国家战略决定的,不是你拿来比较,寻找优越感的资本,四川拿得出手的重工业你重庆未必会有,重庆依托国家战略发展起来的工业四川一时半会儿也不会追的上,好好的调整一下自己的心态,同一个国家,同一个民族,还非得这样比来比去,有意思吗?还有我想喷喷那些说成都吸血鬼的那些***,没有一个区域带头大哥,在内陆城市你想站稳脚跟,获得更多***倾斜,你想都别想,羡慕重庆带动周边地区发展啥的,你怎么不看看人家重庆的地理条件?重庆是直辖市,地方就那么大点,他不往周边区县扩张,那就限制了重庆的发展空间,他必须得向周边发展,与其说是带动发展,倒不如说是吞并发展来的比较恰当,所以别去说啥吸血鬼了,那是你没了解大环境而说出来的傻话而已

南京银隆新能源汽车生产情况,南京银隆新能源汽车生产情况怎么样-第2张图片-苏希特新能源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银隆裁员8000人、蔚来亏损将超51亿,新能源车企为何如此缺钱?

产能过剩再加上需求端的销售受阻,这都使得新能源车企的日子看起来并不好过

新能源汽车的未来,我们无疑是相信的,投资的风口,技术的前沿,但是,该行业当前的发展的确遇到了一些问题。而正是这些问题,让这些新能源汽车先驱者们的资金压力变得越来越重。

这几年,新能源汽车从诞生到野蛮生长,再到现在的平台期,在经历了行业热潮之后,市场也终于要冷静下来。作为当前主要依靠国家政策而不是市场而存在的行业,政策方向的动摇将决定短期内新能源汽车的命运。不得不说,当前国内新能源汽车已经出现了一定的产能过剩的现象,国家也宣布到2021年将取消补贴,改为一些常态化的激励方式,这就使得市场面对该行业的烧钱也变得更为冷静,不在像最初一样,大量资本跑步进入新能源车企。

南京银隆新能源汽车生产情况,南京银隆新能源汽车生产情况怎么样-第3张图片-苏希特新能源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而且,新能源汽车的销售也遇到了一些问题。新能源汽车的保值和电池寿命是现在存在的两个最严峻的问题。根据二手市场的数据,新能源汽车的残值率远远低于普通燃油汽车。而电池寿命的技术更新也远远还没有达到群众的需求。供给端的产能过剩再加上需求端的销售受阻,这都使得新能源车企的日子看起来并不好过。

不过,笔者相信,这是该行业逐步走向成熟的必经之路,经过行业的重整革新之后,新能源汽车的未来还是非常光明的。

银隆我不知道。但蔚来汽车我早就说过了,而且一直是这么认为的,以现在中国的科技,很快会有1000公里续航.或是2000公里续航的,你那五百公里续航淘汰是迟早的事。而且你那售价贵的离谱,更现在世界上口碑最好的特斯拉贵一大截,我不知道那些大佬是为什么投资蔚来汽车,我一个普通老百姓想到这些问题你们难道没有想到吗?昨天开到新闻,说蔚来的汽车续航里程跟实际情况好像不一样。到底是多少?现在还不知道。蔚来的日子不好过。很快就会被淘汰。

毋庸置疑,新能源汽车,是未来的汽车一个发展方向。2017年6月,荷兰、挪威、德国、印度、英国、法国纷纷出台了禁售燃油车时间表,比如荷兰、挪威已经确定2025年;2017年9月,工信部副部长辛国斌表示,工信部近期启动了相关燃油车禁售的研究,拟将制订停止生产销售传统能源汽车时间表;

据Bernstein预测, 未来20年,电动车将占到全球汽车销量的40%;奔驰发布宣布,到2022年,只提供混合动力或纯电动车型;新能源汽车未来在全球范围内实现对现有燃油车的完全替代,已是大势所趋。

但是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在市场一片美好憧憬同时,新能源汽车市场,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光明。事实上,不仅仅银隆、蔚来出现资金紧张,其他相关企业日子也并不好过,比如桑顿新能源。

为什么会这样?一个行业盈利与否,一个在于市场到底有多大,一个在于模式有多好。

1、市场容量尚小。2015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突破33万辆,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第一新能源汽车产销国,在汽车总销量中比例超过1%;2016年突破50万辆,占汽车总销量1.81%,截止 2016 年底,我国电动汽车保有量近 100 万辆,居世界第一位。

但不容否认的是,相比我国2017年汽车产销2901.54万辆和2887.89万辆的数字来说,新能源汽车市场还是过于狭小了,难以支撑众多厂商的竞争。除非全面禁售燃油车。

致力于知识转化力量,让财经问答帮助更多的人,更多精彩回答请右上角关注。欢迎各位点赞,回复,咨询。

任何一个企业想要发展,必须要有一个重要因素,就是盈利能力。

在我国乃至全世界,新能源汽车都是一个巨大的新兴市场。新兴市场代表着它有着未被开发的客户群体,有着未被完善利用的全新技术,也代表着它如果可以会产生巨大的市场效益。

但是,在目前我国的新能源汽车市场,恰恰还到不了这个程度。仔细分析一下。

新能源汽车的三大核心部件,动力系统、能源系统、控制系统。目前动力系统的开发和利用在全球来讲,大家的水平都差不多,只是能效和最大功率等问题,不会太大差距。控制系统在我国多年以来的电子器件制造加工的过程中,基本已经掌握差不多,但是处理逻辑和控制水平和主流的厂商比还是有差距但不是很大。但是能源系统目前我国的研发明显处于相对较弱的情况,不是我们没有能力研发,而是在科研深度上力量不足。目前主流的能源还是锂电池,诸如磷酸铁锂电池等等,锂电池的储能比例 并不高,而且有不耐低温,电池充放电衰减比较大等问题。而各个国家都在研发燃料电池、氢能源等新能源。

但我们目前市场急于打造一个类似特斯拉的电动车品牌,各个汽车厂商都在这么做,而我国也是适时的推出新能源汽车补贴,恰恰就是这块补贴成为了各大厂商嘴里的一块肥肉,从最早的虚报产能领取补贴,到后来国家政策变化后必须上路行驶才有补贴而演变的只造不卖的状况让部门企业没有把补贴用在研发技术和改进产品上,都拿出来用于其他领域。

现在补贴结束了,所有车企依靠市场竞争,结果褪去衣衫之后才发现,原本壮硕的身材变得不堪一击。甚至现金流都不够了,因为车卖不出,市场不认可。所以,不仅仅是银隆,很多所谓的新能源车企都在这一刻成为了皇帝的新装。

所以,回归本质,努力研发,将科技真正用于改变生活,发挥工匠精神,不要为怎么得钱而活,而是让钱真正成为发展的动力,才是核心。

首先我们得澄清一个观念,蔚来汽车所谓的亏损51亿元的说法错误的,这51亿元是投入,是产生了价值的,只是还没有变成产品销售出去变成收入。这个跟变成沉默成本的亏损是完全不一样的。

董明珠投资的银隆裁员8000人,只是说明了银隆遇到资金困难,并不表示新能源汽车行业缺钱。事实正好相反,新能源汽车行业根本不缺钱,蔚来汽车和何小鹏操盘的小鹏汽车都不缺钱,融资渠道一直畅通。

而且,看好新能源汽车这个大风口的,远不止何小鹏和李斌,科技圈大佬二马和雷军系都有大笔资金投入。不光如此,地产圈的恒大投资了贾跃亭的法拉第未来,宝能投资了奇瑞旗下的观致汽车,华夏幸福老板王学文控股合众新能源,碧桂园也搞了个汽车小镇杀入新能源汽车领域,万达是跟着董明珠投资银隆。

当今中国最有钱的科技圈和地产圈两帮大佬都在重金杀入,新能源汽车行业当然不缺钱烧,缺钱的只是个别企业罢了。

董明珠与银隆原管理层交恶,已提起民事诉讼,如果小股东投了赞成票,格力会亏多少?

从股东会上拍案而起,大骂小股东没有良心,再到自己个人投资珠海银隆,发展到被珠海银隆董事长魏银仓***,这个颇具戏剧效果的投资和收购行为,不知道会给董明珠带来怎样的感受。此时此刻的董明珠到底会有一种叹服小股东的想法呢,还是更加狠小股东了。

不错,董明珠确实有造车的雄心,一直有,甚至决心比贾跃亭还大。但是,很明显地,珠海银隆不是一个好驾驭的公司,魏银仓也像贾跃亭一样,不是一个能够轻易让出控制权的人。那么,争斗也就不可避免。

只是,把王健林和刘强东也拉进去,董明珠再两个好友之间如何解释,可能就有点为难了。毕竟,他俩是看在董明珠的面子上才拔刀相助的,而不是像董明珠一样,对造车有多大兴趣。

所以,下一步怎么办,对董明珠来说,可能是一件左右为难的事。至少,面对两位好友,需要有愧疚之感。至于格力,估计不会受到多少直接损失,但股价会不会因为董明珠是格力掌舵人,而殃及池鱼呢,很难预测。

题主的问题太笼统了,现阶段没有一点可答性。当初如果不是格力的中小股东反对,格力以130亿买下银隆的全部股分,那么作为上市公司及实控人的格力电器,是否有能力及有规划地去管控银隆的经营以及发展,这真还是个未知数。从现在来看,银隆赖以生存的技术是否值得投资?还有其估值也远远达不到当时的拟收购价130亿元,这只说明,董明珠当时的所为,究竟是受人所骗?还是头脑发热?还是另有原因?搞得不好,当初如果格力收购成功的话,很多人就一夜暴富是必然的,但经营不下去,银隆倒闭的话,所有的投资就血本无归,各位投资者的损失,就看各人的造化了。

后来董明珠自己投资银隆,并且可说是动用自己的脸皮,动用格力经销商的***,拉上几路人马共同投资跟隆,格力经销商,才真正是董明珠嫡系中的嫡系,才是其甚至可以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底气。

董投资银隆后,部暑人马改组银隆的高管,自己也亲自出面到各处去圈地建厂,动作不可谓不大,信心不可谓不足。而且紧接着银隆已做着准备上市的功夫,一切的一切,都万事俱备,东风也已有了的,然而,令很多人没想到的是,剧情并没有接剧本的方向发展。一年过后,银隆的经营以及发展,暴露了越来越多的问题。很可笑,之前董明珠等人投资时没发现前管理层的经济问题;魏银仓御任时也没发现问题;在准备上市工作时也没有发现这个问题?这不是很奇怪吗?难道,会计是业余的?

非也,现在应该是考验人品的时候到了。

从银隆***可以看出,董确实是称得上够胆大的了,如果银隆能顺利上市,她就能借鸡生蛋,一夜暴富,却不知更害惨多少人。她这叫做中国制造与及核心技术吗?这免不了让人说是各处圈地以及靠国家的补贴款为谋生手段。可惜,这个世界只有后悔,而真的没有后悔药。银隆与董明珠的故事,还在进行中,只要不须你埋单,谁想化钱去买教训,那也是人家的事。

另,说句题外话,如果有人说:清朝的江山是慈禧打下来的,你相信吗?如果慈禧在培养及安排好接班人后早点去世的话,那她是伟大的,就是清朝的董;但是,有人会觉得:如果董不趁时离开的话,她会是格力的慈禧吗?

以事论事,水煮银隆,非喜勿喷!

***设是没有太大意义的,毕竟牵一发而动全身,格力当年成功收购银隆的话,局面可能跟现在也就不一样了。当然,局面不一样不意味就是更好,也可能是更加糟糕。

不得不说董明珠作为一个近年来蹿红的“网红企业家”,影响力非同凡响。如果不是因为董明珠的原因,银隆可能现在还是个默默无闻的小角色,除了业内人士没几个知道的。2016年8月,董明珠推动格力董事会通过议案决定收购银隆,但是该方案被中小股东强烈反对,一致抵触最终未能成行。

当时的收购方案遭到中小股东的强烈***,不仅仅是因为价格原因,也不仅仅是因为大家对董明珠造车的质疑态度。事实上作为国内盈利能力最强的家电企业之一,130亿对于格力来说不是什么大事。但是董明珠推出的方案是对价支付,会摊薄格力原有股东的股权。这对于老股东来说是很难接受的。尤其是格力股份一直都是国内上市公司中为数不多高分红的股票,而且当时格力的股票价格处于较低水平。对于格力股东来说,名义上付出的是130亿,实际上可不止。

格力股价在2016年处于低位,每股不到20元,而现在的价格在40元左右,足足翻了一倍。对于格力股东来说,当年价值130亿的股权,现在已经值260亿了。事实上这个股价并不是格力电器的峰值,在今年一月份格力的股价曾一度上探到55元左右。因此,拿现在的实时价格作为格力电器的股价标准并不会有太严重的水分。相比之下,银隆新能源汽车在这两年的发展并不好,试图上市也以失败告终。当年被认为价值130亿的银隆,现在作价一百三十亿应该是没人愿意接手的。事实上董明珠本人也承认银隆存在的问题比她想象的还要严重。换句话说,董明珠认为银隆价值130亿是建立在某种错误的预估基础上的。而现在董明珠和银隆原管理层公开撕破脸,银隆的前途更加难以预测,公司价值也会严重下跌。非但如此,银隆的电池技术曾经被董明珠夸上了天,但钛酸锂电池技术有着难以克服的短板并不被市场看好。而且格力电器多元化布局不断失败,不管是做小家电还是做手机都没有亮眼的成绩。不管从哪方面看,银隆对于格力而言,价值并不大。现在回过头来看,格力肯出100亿吞下银隆都可能是当了冤大头。而如果当年的中小股东通过董明珠的议案,以发行股票的方式收购银隆,这部分资产的当前价值会在260亿元以上,这一进一出,格力亏损的金额会超过160亿。

标签: 南京银隆新能源汽车生产情况 格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