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教各位大神,儿子今年研一,导师给了儿子一个没有人研究的新项目,非常迷茫,怎样入手?
作为家长,要相信你的儿子有这个能力完成任务,同时也要相信他的导师,研一导师就给他一个新项目,说明非常得导师的器重。“亲其师,信其道”,只有相信自己的老师,才会愿意跟着他学习。
科研本来就是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讲究的就是创新,别人都研究过了,那我们还研究什么。要研究肯定是要研究没有人研究的东西。刚研一导师就敢把新项目交给你儿子,说明你儿子非常得导师的信任和器重。导师之所以敢这么做,那么一定是对项目的难度有分寸的,他肯定是觉得你儿子有能力完成这个任务才交给他做。
迷茫是肯定的,无论多么经验丰富的教授,他也不敢说自己在学术道路上驾轻就熟。面对一个自己不了解的课题或者项目,探索的过程本来就充满未知。遇到困难,解决困难,这就是一个不断前进的过程。正是因为别人没有做过,才更容易出新成果。就算做不出来,研二还可以换课题,不试一试怎么知道呢?应该感谢导师给这么一次难得的锻炼机会!
弗罗斯特的《未选择的路》中写道:***的树林里分出两条路,可惜我不能同时去涉足.......,但我选了另外一条路,它荒草萋萋,十分幽寂,显得更诱人,更美丽......那天清晨落叶满地,两条路都未经脚印污染......。也许多少年后在某个地方,我将轻声叹息将往事回顾:一片树林里分出两条路——而我选择了人迹更少的一条,从此决定了我一生的道路。
谢邀!儿子研一,导师给了一个没有人研究的新项目,非常迷茫,怎样入手?教育观察号为您解答!
孩子刚刚读研一,导师就给了一个没有人研究的新项目,首先,以个人观点来看,没有人研究的新项目这个可以理解,因为你的项目如果有人做过,国家是不会给你经费支持的,但里面的研究内容肯定会找到相关的文献,如果连文献也找不到,恭喜你,可以发Nature或Science了。而在在第一年学生都是以学习为主,对于专业课程很多导师都会对学生有要求,一般都是本专业的高阶基础课,但研究生课程的考核相对容易,所以在课余时间应该尽可能的提早开始实验工作,熟悉实验室的环境,这样在第二年就能顺利开展科研工作。但对于国内外研究较少的课题,学生如何面对?结合自己的经验给你一些建议,希望能帮到你。
一、课题方面
观察号在读博的时候,研究的课题在国内几乎找不到文献,国外的文献年代也都是一二十年前的文献了,导师想让我做这个课题的时候,我也是说试试看,但那是读博,导师更多的给予大方向的指导,具体的工作及细节需要独立完成。而对于硕士研究生来说,刚刚从本科过渡到研究生,而本科和研究生阶段的学习形式、学习方法完全不同,还需要一定的时间来适应,另外,硕士研究生的科研工作还处在半指导半研究的状态,这个课题让硕士生来做,如果学校对于硕士的毕业标准相对较低,可以让孩子尝试一下,否则,个人认为,即便能力再强,短期内也很难出成果,当然,如果导师是施一公等另当别论。
二、导师方面
现在研究生阶段的学习和科研仍然是导师负责制,有的学校是双导师制,不管哪一种制度,导师对于学生来说,有绝对的权威,也有权利确定学生的科研方向,但是每位导师都要结合学生的特点来确定研究方向,如果孩子确实自身成绩优异,综合素质高,导师把新项目给他肯定是经过考虑的,否则导师是搬石头砸自己的脚,项目完成是有时间限制的,如果在规定的时间内没有成果或成果不多,是会影响到导师后续项目的申请,因此,他不会把自己的前途压在一个没信心的学生身上。
三、学生方面
我们先说一下项目和课题的区别,研究项目必然是新的,原因我们上面说过,但是这个研究项目肯定和导师的研究方向或者之前的研究课题是有关系的,换句话说,新项目一定是有研究基础的,而不是空中楼阁,所以一定可以找到切入点。
导师能够给孩子安排如此重要的任务,如果不是导师头脑发热,那他一定是看重了孩子身上的优点,对于学生来说,在第一年学习专业的同时,一定要多和导师讨论,或向师兄师姐请教,尽早进入科研状态,除了完成基本学习任务外,还要多看文献,从文献中寻找灵感,同时,还要着手进行尝试,如果是理工科,只有在实验中才能检验思路的正确与否。
写在最后:如果认为课题对自己来说难度较大,可以和导师协商更换课题,但对待科研工作,一定要多看多做多讨论,研究生的三年时间很快就会过去,与其迷茫,不如抓紧开始工作,尽早的拿出成果,才能顺利毕业。
聊大学生活,谈考研考博,教育观察号在头条等你。
如果我的回答帮到了你,欢迎点击关注,点赞和转发,和更多的朋友分享!
这个问题十分可笑,是你儿子读研还是你读研,这个心操的太过了!
也不知是你儿子迷惘还是你不知所措。其实从专业角度说,你儿子已远远超过你,你这个着急真真的是"皇帝不急太监急“!儿子到了这个年龄无论是生活还是其他方面,都到了自己作主的时候了,何况读研究生完成他的学业有导师指导,何必劳你的神!
至于老师出的题目(可能关乎到学位论文),越是陌生的全新的领域,越具有挑战性,也会学到更多的东西,相反如果题目没有研究价值,这个学位读的有意义吗?
奉劝家长一句,孩子的事别管太多,让他自己成长吧!
没有人研究的新项目可能存在这么几种情况:
- 刚申请下来的项目,原来的师兄师姐都有自己的研究方向,所以新项目给了研一的新生,难度未知;
- 这个项目比较前沿,可能存在一定的难度,之前的学生做过但进行不下去,所以导师给了研一新生。
针对不同情况,我们用不同的解决方法,无需迷茫。
对于刚申请的项目
无论导师的项目是什么时候申请的,都离不开但是研究的大方向,所以不要怕新,担心没有前人的指引,自己不知道如何下手。
对于这种情况,我的建议就是多读读导师的项目申请书,多看看在这些项目下面的文章,不管是已经结题的还是在做的项目都要看。除此之外还要多读和你这个课题组相似的其他课题组或其他学校老师的文章。
这个过程能让你了解导师的整体研究方向,对你将来要研究的领域有个初步的认识。只有多读多看多想你才会有所感悟有所思考进而养成自己的科研思维。
对于有难度的前沿项目
这种项目虽然是导师所做研究里面的一部分,但由于它可能过于偏、难,比如说由于各种主客观因素导致对此研究的人少,完全一致的甚至都可能没有。
对于这种情况,我的建议就是先做好前边提到的一步,尽可能深入的了解导师研究的内容方向。然后自己去尝试写一写相关小文,列个研究思路,大概的方法步骤和导师勤联系多沟通多咨询。
如果实在感觉做不下去,一定及时和导师沟通,换题或者怎么着,也就是说不要浪费自己宝贵的时间。
导师给的新题目无从下手很正常,毕竟自己一个研一新生对这些研究还是门外汉,所以不要怕,一点点钻研进去,多读文章,多和课题组的其他人沟通,多和导师沟通,相信在这个过程中会慢慢启发你的科研思维!
特斯拉国产化将对国内车市造成什么样的影响?
不要说特斯拉国产了,即使不国产的话,对于国内的电动车也是一种致命性的打击,那么为什么我们现在看不到这种情况出现呢?这是由于特斯拉model3的产量并没有上起来,正处于爬坡阶段。而根据美国最新公布的销量数据来看,model3已成为北美地区唯一销量排名第一的电动车型!而根据上海特斯拉工厂首批要量产的车型来看,model3成为了首选,那么基于国产后model3的价格会有一定幅度的下降。这也势必造成会更加吸引消费者!
很大影响。
会加快提升国产车忽悠技术。
类似庞氏***,马斯克大忽悠一个罢了,是美国互联网金融圈钱***第一人马斯克,金融洗钱圈钱套路自燃自爆特斯拉。
精明的特朗普禁运芯片,叫通用回美国,而不在乎马斯克,因为马斯克没技术就是个营销包装软文水军蹭热度互联网金融圈钱***
马斯克是个大忽悠,马斯克starline项目最大投资方是美国空军,本身就是个超级侦察***,就不明白为什么要挂个为全球接网的名号。不过马斯克是个营销天才,马斯克是被华尔街包装成了钢铁侠,实际上他只是经济学本科辅修了物理学,并无任何工程技术背景,他也没有任何工程技术发明,他最大的运气就是一创业就碰到了华尔街的天使投资人,帮助他收购了paypal(美国的支付宝)的前身Confinity公司,并最终被ebay收购,依靠发的这笔横财又入股了特斯拉公司,并踢走创始人。说穿了就是个搞互联网金融的。无论是太空探索spaceX,还是特斯拉都是马斯克前台唱戏炒作,华尔街的犹太人背后运作赚钱。2008年之前是个玩世不恭的花钱点大炮仗的暴发户,2008年之后就是被华尔街操纵炒作概念的白手套,当然,他和华尔街及美国***都是互相利用而已,华尔街需要他炒作概念收割韭菜,美国***需要他代表新一代的美国精神,同时也希望通过他的spacex给美国联合发射联盟(ULA)制造压力,避免NASA完全被ULA裹挟控制。而马斯克自己借着巨额的资本实力完成了自己发射火箭的梦想。对马斯克而言,spacex是核心,而特斯拉只是协助华尔街圈钱的工具。
不懂花了多少钱,请了满网络的无下限软文水军吹捧大忽悠马斯克
马斯克不会告诉你协助他创建SpaceX的是中情局的官员,SpaceX的创始股东甚至被任命为NASA的局长,而SpaceX几乎就是NASA的二级单位。SpaceX的火箭回收来自于80年代的麦道公司的封存技术,梅林1D火箭发动机来自于NASA……SpaceX成立至今消耗70亿美金,完成了火箭回收的商业化,比较而言中国神舟系列飞船载人航天项目20年累计投入只有56亿美金!所以求你不要再吹马斯克了!
日前,备受瞩目的比亚迪汉的预售价格正式公布,新车仅推出纯电动和插电式混动两种动力,不再提供常规燃油版本。其中,汉EV的综合续航里程可达550-605km,补贴后预售价为24-28万元;汉DM先期可能仅有一款三擎混动四驱豪华型,补贴后预售价为23万元。
这个价格也让很多网友直呼真香,因为原本预计比亚迪汉长续航版本的售价要达到30万元,毕竟汉EV风阻系数达到0.233,百公里刹车距离为 32.8 米,麋鹿测试80km/h,零百加速3.9秒。一系列的成绩可以说是树立了国产汽车的性能新标杆。
比亚迪的定价之所以这么低,其实要感谢一个国外汽车品牌,那就是特斯拉。自从特斯拉国产之后,其鲶鱼效应已经凸显。
自从特斯拉国产之后,由于整车制造成本的下降,特斯拉不断下调售价,竞争力进一步加强,今年3月份,特斯拉 Model3的单月销量突破一万辆,刷新了国内中高端新能源车型的销量纪录。4月底新能源补贴新政落地,30万以下的新能源车型将不能再享受新能源补贴,对此,特斯拉选择了降价,特斯拉Model 3标准续航版降到29.1万,补贴后价格为27万起,一下子拉低了特斯拉的入手门槛,让一群人直呼真香。
特斯拉的不断降价,挤压新造车的生存空间不,并且也倒逼着这些车企提升技术实力和续航水平,降低终端售价,以抢占高端市场。随着特斯拉打响了国内电动汽车走向高端的第一枪。自此之后,广汽 AION S、小鹏P7、比亚迪汉作为特斯拉Model 3的对标产品,如雨后春笋一般涌现,续航纷纷突破600km,并且售价还低于30万,来应对特斯拉这条“鲶鱼”的到来。
***设如果没有特斯拉,国内新能源车企是否还会像前几年一样,沉浸于制造续航一般、驾驶体验糟糕、智能化水平低的新能源汽车,舒舒服服地拿着补贴,躺在温柔乡里我们不得而知,但是至少随着特斯拉“中国化”程度的加深,国内车企的压力陡增是不争的事实。
知豆被拍卖,微型电动汽车还有未来吗?
微型电动汽车未来一片光明,但市场在B端。
知豆汽车被100%股权拍卖并不令人感到以外,这一品牌从出现到消失可以说从事行业分析的业内人士都能预测的到。因为知豆并没有核心三电技术,无法自行生产电池电机电控则无法将成本控制到理想范围内;而知豆产品定位又过于低了,低价格的电动汽车想要实现足够长的续航里程只能依靠补贴,说白了得是动力电池的成本只是账面价格的一半甚至更少才能实现低价高续航,补贴才是这些企业的“血液”。
然而新能源汽车的补贴从出现到退出也是可以预见的,初期的大额补贴是为了***车企从事电驱技术的研发,为汽车领域迎接能源革命打下坚实的基础。这一阶段可以说是不计成本的,而且是任何车企只要获取资质,依靠第三方供应商提供的三电成品组装上都能获取暴利的阶段;于是则出现了诸如知豆这类没有技术沉淀的品牌,甚至出现了以一组电池装多台车的骗补案例。
然而补贴随着各大主流车企的技术升级,其补贴力度必然会越来越低直到完全退出。因为在这个信息爆炸式传播的时代,技术的升级速度连摩尔定律都能颠覆,至于目前没有出现改变对电动汽车理解的技术出现只是因为各大车企的保留。不过在经过这一阶段后已然出现了强者越强、弱者更弱的现象,技术领域的强者能够实现自主研发生产,以推动电动和混动汽车续航增长、质量稳定以及价格走低,在掌握这种能力后一旦主流合资品牌同步开始转型,则利用正常且良性的市场竞争即可实现打破过高的价格结构普及新能源汽车的目的。
而一旦竞争开始则会出现如知豆这类车企的倒闭潮,届时产生的影响会大的多,所以在退补过程中补贴进行了针对性的调整——扶优扶强。
利用低续航低补贴、高续航超额补贴的方式***技术型企业推出更优秀的产品,没有技术的车企则会因续航里程这一核心因素出现产品力的快速下滑。产品没有了竞争力自然会失去市场,这些品牌则会按照技术水平高低的排名缓步陆续的退出市场或者被收购;知豆正是这些品牌中的一员,后续会出现各种“豆”的退市,这是整个补贴***进行到一定程度后必然会出现的场景,但整个领域还是积极向上发展的。
微型电动汽车的最终形态——共享出行
汽车“新四化”分别为: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以及共享化,电动化是因化石燃料储备问题带来的必然转型,作为普通人需要了解的是未来一定属于“电”即可,否则开篇至少是5000字左右的小论文才能解释的清楚。而电动化是智能化以及网联化的基础,因为只有足够的储电量才能实现各种远程云操作,以及终端车辆数百个传感器的稳定运行实现智能操作,所以电动智能与网联是顺水推舟,唯独共享化是个特例。
电动汽车全面替代燃油动力汽车是最终的结果,但2.4亿台机动车的保有量如果系数转型电动则要考虑车辆电耗以及民用与工业用电的平衡问题,控制电耗的平衡对数量的控制有一定要求。其次打破一种使用百年的车辆动力元难度很大,因为群体意识的共同特点对改变是持有排斥心态的;那么想要让消费者能普遍接受电动汽车,最有效的方式则是以共享汽车为基础让更多的人以极低的成本体验电动汽车,一旦体验后则会实实在在的感受到电机对动力体验以及NVH体验的颠覆性升级,自此才能实现从心态上接受这种实际也有百年历史,但是中间“断更”数十年的全新电驱汽车。
而普及共享汽车自然要控制成本,同时也要考虑到操控的技术难度能适应大部分驾驶人;那么低价格与低续航的微型电动汽车则成为最理想的选项,共享汽车除了行驶中的其他时间都在充电,所以对续航的要求并不高。以这种低成本的微型电动汽车实现了加速普及,同时做到了对公共交通切换盲区的接驳,对于城市形象的提升也是非常理想的;所以B端消费市场仍会接纳这种车型,未来一定会有些重量级技术型车企填补这一市场。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本文由天和Auto原创发布,内容请勿站外搬运(保留版权保护权利),欢迎转发留言讨论。
标签: 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发展历程分析论文 特斯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