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认为诗歌或者写朦胧诗的最高境界是什么呢?
诗的最高境界我认为首先就是最能代表正能量,有些网上写歪诗,俗诗甚至更为低俗的诗,写得水平也较高,但不能正确引导人们,缺乏正能量甚至与社会潮流相悖,不能算最高境界;其次是能引起更多人的共鸣,这是被社会广泛认可的基础,有些人写出诗后让人费解,甚至只有寥寥几人能懂,所谓曲高和寡,不能算是最高境界;最后是能够永远流传下去,历史上有许多诗人能被后人记住,他们的作品广为流传,如李杜等,现代也有很多,如席慕容,王国真等。一点个人浅见,待商榷,谢谢
诗歌的最高境界是什么?看到有几十个人的回答了,本来我就不需要再啰嗦了。但是仔细看过各位的回答之后,觉得还是有自己的一点点看法,供大家参考。
我认为诗歌的最高境界就是通过诗歌的意境达到诗言志、诗言情、诗言理、诗言趣,或言其一即可。
那么,什么是诗的意境呢?如果从诗句中我们能在心中形成一个画面,而且能够感受到作者的情感所在的话,无疑这首诗有意境,足以成为名诗。有时候我们很难对一首诗所传达的意境做出总结性的阐释,但如果非要对这首诗下一个定义的话,可能是:深远平淡、自然真挚。
其实不必苛求准确性的描述,只要我们能读出美、读出感动,就足以成为好诗。诚如王国维所言:境非獨謂景物也,喜怒哀樂亦人心中之一境界。故能寫真景物真感情者,謂之有境界。
那么什么样的诗才算有境界呢,才算境界高呢。现引用严羽的气象与兴趣观做对比:所谓“气象”是联结诗歌内在审美情感与外在艺术形式的一个重要范畴,它具体表现为作品的审美风格;而“兴趣”是诗歌之本体,用现代美学观点阐释,它是一种生命体验的情感表现性形式。刘勰亦有云:“神用象通,情变所孕,物以貌求,心一理应”。 由此境界(或称意境)应该是由某些具体的事物所带给读者的一种审美的、生命的、情感的体验,或宏大、或深远、或寂寥。
凡事有境界的诗都是情景交融的诗。
凡是有境界的诗都是寓情于景的诗。
凡是有境界的诗都是令人感动的诗。
凡是有境界的诗都是给人启迪的诗。
凡是有境界的诗都是美意朦胧的诗。
凡事有境界的诗都是能引起共鸣的诗。
宋梅尧臣《读邵不疑学士诗卷杜庭之忽来因出示之且伏至辄书一时之语以奉呈》说,作诗无古今,卒造平淡难。在以现代口语为语言的现代诗看来,光平淡是不够的。
朦胧诗的本质是多主题象征,类似于意象。是现代派诗歌常见的诗歌写作手法。
诗歌首先与生活有关,因此,它应是自然的,现实性的,可以理解的,可以想象的。但光有自然不够,诗人必须在平常的生活中发现美,发现那些我们习以为常却又如此让人惊心动魄的东西,诗是发现,那自然而奇特的发现。
生活在这里,我们必定知道我们对生活的热情以及在世界面前我们的卑微,我们确认过我们自己,我们必须是质朴的,清欢的,恬淡的,我们的生存就是我们的语言,就是我们的诗学。但诗歌又必须与我们的生活区别开来,它应该是清新的,鲜活的,与日俱进的,新生的,崭新的,锃亮的,诗是发现,那质朴而新鲜的我们的存在。
存在,有诗为证。诗歌,我们在这里。没错,诗是对“我在这里”的一场语言的展开与追溯,是人的第二生活,一切放到了文静之中,它应该:自然而又奇特,质朴却又新鲜。
这或许就是诗的最高境界,因为,诗学,首先是人学、心学。
诗歌是作者的一种内心表白。这种表达往往通过以某种情境、某种事物为载体进行诉述。
有的诗歌表述比较直白,有的诗歌表达比较隐晦。不管哪种表达,都能通过诗歌来达到或言志,或抒情,或叙事的目的。
诗歌读起来总能有一种声韵渲染感,或高亢,或舒缓,或沉郁,它都能传达某种情愫。
诗歌的最高境界是音律和谐,语意清朗眀了,音律不拗口,不艰涩,语意不牵强,不晦涩,不故弄玄虚。诗中表达,情、境相融,物、我相宜,抒情达意,点到为止。
你认为诗歌或写朦胧诗的最高境界是啥?
答;诗歌的最高境界不是有我、无我,而是“忘我”!写朦胧诗的最高境界是一反传统的以比喻手法为中心的诗歌创作方法。把自己的生命输送到没有生命的生物之中,赋以静止的生命与灵魂,由物我两忘进到物我同一的境界。
第一,基于王国维提出诗歌有“有我”、“无我”之分,后辈理论家们逐渐把以物观物的“无我之境”视为诗歌的最高境界了。但接踵而来是强调思想境界上“以我观物” “有我”的诗歌与艺术境界上‘以物观物“,物我不分的“无我”的诗歌两者顶尖之作难分轩轾。其实这是众人对王国维笔下的“境界”与现代人所理解的“境界”语境不同而已。没有冲突。古诗词所强调的的“境界”单指艺术境界,而现代诗所强调的“境界”则是艺术境界和思想境界的二合一。甚至更倾斜于思想境界。王国维所推崇的“境界,正是现代诗评家眼中的“意境”,而“以物观物”便是通向“意境”的必由之路!
诗歌题材、体裁没有透澈的黑白分明界限。抒情诗有的强调“意境”,有的更强调“态度”。比如,“天地合,与君绝”跟“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两种情感阶段,自然是强调两种境界,前者强调一种鲜明的态度,后者强调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意境”;而有的抒情、言志诗就是智性诗、哲理诗,比如泰戈尔的很多爱情诗便是典型的哲理诗、智性诗,秦观、李商隐的爱情诗,也是哲理名句和意境名句交融在一起;还有的“无我诗”与“有我句”并存,“有我诗”与“无我句”俱在。显然可见,我们得需要一条更加宏观且实用的原则,以达到一种“不管原则的原则”诗歌好效果。
第二,如何操作这种“不管原则的原则? 首当其冲去找出“有我”、“无我”诗中最高境界的共通点;“忘我”!“有我”之诗“忘我”,可见明心见性的“大我”,“无我”之诗忘我,可见与大道同在的“真我”所在,不再考虑“有我”、“无我”诗的外在表现问题。当你抵达了一种“忘我”的写作状态中,诗句中是否“有我”、“无我”,是否“以物观物”“以我观物”,都可“不管它”或 “忘掉它”。
法国诗人马拉美曾说:“诗是一种紧要关头的语言。”任何一首古今中外的经典名作,诗人都可以理解为心头一句必须精确、果决地说出的最重要话。因为你的心灵是一座发酵千年的酿酒缸,你喜怒哀乐的五谷杂粮已发酵成千年酵香浓郁的一酒浆,你除了一吐为快,真无暇顾及这番话究竟是“有我”还是“无我”的问题了。
亚里斯多德在《诗学》中说过,“诗比历史更具普遍性”。的确如此。因为诗歌所面对的是永恒的真理与美的世界。在没有国界的真理世界中,最好的诗便是最具普遍性的诗,当“你在说”被“世界在说”所置换时,“有我”、“无我”便不再是问题了。
尼***说过,“一切文学,我独爱以***写的那种者。”,世界上最高层次的真理,莫过于舍弃自己,奉献他人,这不但是一切文学作品所追寻的最高境界,也是世界上任何一个宗教派别所追寻的最高信仰,比如佛陀所推崇的“割肉喂鹰”、“以身饲虎”典故,以及耶稣受难拯救世人等等。那么,诗歌中的最高境界也可理解成是“奉献之境”,此时诗中的主入公无论是“我”还是他人或物,只要是一个真实的无私奉献者形象,我们就可指认他抵达了诗歌的最高境界,因为一个自私自利的“小我”早已被作者摒弃了,只剩一个字“爱”!。
第三,所谓朦胧诗就是以内在精神世界为主要表现对象,***用整体意象化、象征化、立体化的特征,从而使诗歌的主题体现了“不即不离,捉摸不行”呈现为诗境模糊“移情说”。由于朦胧诗在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上的变革,对中国诗歌传统和欣赏习惯曾带来了强烈的冲击。90年代被认作略含贬意的“个体写作”。写朦胧诗的最高境界是一反传统的以比喻手法为中心的诗歌创作方法。把自己的生命输送到没有生命的生物之中,赋以静止的生命与灵魂,由物我两忘进到物我同一的境界。把外部的韵律和内部的韵律结合起来,从而使诗歌的韵律美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
标签: 三峡新能源山东分公司艾青 境界